湖南自考《毛邓三》综合测验题库 附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综合测验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是( )
A.先进性建设
B.思想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
D.组织建设
2.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 )决定的。
A.新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C.我国周边环境
D.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
D.“另起炉灶”
4.《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 )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5.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替代“解放台湾”的是( )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 )
A.党的领导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
A.社会团体
B.中国共产党
C.民主党派
D.人民群众
8.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
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9.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A.一极化
B.两极争霸
C.多极化
D.三足鼎立
10.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1.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是( )
A.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倡导不结盟运动
D.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一国两制”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双方平等协商谈判
D.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13.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 )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葡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
15.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 )
A.坚持实事求是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
D.批评自我批评
16.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 )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自由职业者
C.一个独立的阶级
D.小资产阶级
17.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时,指出发展问题是( )
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东南问题
18.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寄希望于( )
A.国际社会
B.台湾当局
C.台湾人民
D.综合国力的增强
19.当今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 )
A.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B.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各国之间的领土纠纷
20.“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民主法制
C.坚持和谐社会
D.坚持科学发展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25.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 )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26.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构建和谐社会
D.建设富裕国家
27.江泽民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郑重提出是在(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28.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D.依法治国
29.政治体制,是指( )
A.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B.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
D.国家的法律制度
30.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指( )
A.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B.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所有制经济
C.股份制经济
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31.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
A.股份制
B.承包制
C.租赁制
D.合作制
32.当前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
A.对城镇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要明确出资者
B.对于集体资产要明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C.理顺产权
D.明确所有制结构
33.( )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A.国有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集体经济
34.党的十四大指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项( )
A.基本国策
B.权宜之计
C.长期的方针
D.发展战略
35.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是( )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6.在改革过程中,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其中关键是( )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一手抓政治建设,一手抓社会建设
37.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B.国家公职人员
C.法律体系
D.政府机构
3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是( )
A.人民平等
B.人民自由
C.人民互爱
D.人民民主
3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 )
A.市场
B.政府
C.政策
D.法律
40.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性质和方向的是( )
A.诚信守法建设
B.思想道德建设
C.科学文化建设
D.民主法制建设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实现共产主义
42.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4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
A.加强党的领导
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保障人民各种权利
44.对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应该坚持的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4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46.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
A.实行民主管理
B.加强农村建设
C.扩大基层民主
D.实行村民自治
47.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A.基本政策
B.指导方针
C.基本方略
D.指导原则
48.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A.不能确定其属性
B.属于合作经济
C.属于公有制经济
D.属于私有制经济
49.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 )
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B.以农促工,以乡带城的发展阶段
C.工农并进,城乡协调的发展阶段
D.工农互补,城乡结合的发展阶段
50.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 )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B.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D.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5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 )
A.简单型向扩大型转变
B.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D.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
5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 )
A.经济发展方式
B.经济增长方式
C.生产发展方式
D.生产运作方式
53.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 )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生态文明
54.在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邓小平提出( )
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B.“两个大局”的思想
C.“西部大开发”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55.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和主体是( )
A.对外经济关系
B.对外政治关系
C.对外文化关系
D.对外军事关系
56.首先全面阐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是( )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57.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 )
A.分三步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B.分两步走,20世纪末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D.开发大西北,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58.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 )
A.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现代化
B.工业、农业、邮电通讯和国防的现代化
C.工业、农业、国防和教育科技的现代化
D.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59.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 )
A.军事实力
B.文化实力
C.自主创新能力
D.政治影响力
6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C.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61.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到2020年比2000年( )
A.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B.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62.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社会是在( )
A.20世纪末期
B.1978年
C.2010年
D.2020年
63.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
A.目的
B.前提
C.动力
D.基础
64.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的,是党的( )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6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 )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l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66.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正式全面提出分“三步走”的,是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67.1988年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海南
C.厦门
D.浦东
68.我国对外开放采取的办法是( )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B.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
C.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全面开放
D.由部分到整体建设
69.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是在( )
A.1997年
B.1998年
C.2001年
D.2003年
70.下列不是邓小平提出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的是( )
A.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B.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D.国外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吸收发展的结论
71.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原有的经济制度
C.改变原有的政治制度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72.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 )
A.动力
B.前提
C.目的
D.方向
73.我国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是( )
A.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B.推动生产力发展,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D.解决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4.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针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国策
C.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D.当前的权宜之计
75.在我国的体制改革中,重点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教育体制改革
76.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应是( )
A.经济体制的改革
B.政治体制的改革
C.文化体制的改革
D.全面的改革
77.邓小平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 )
A.改革
B.对外开放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8.毛泽东在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后指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B.集中力量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9.邓小平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是( )
A.看这一种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B.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C.看这种生产关系下的生产资料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D.看社会产品是否为全体劳动者共享
8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 )
A.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B.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C.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D.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更多长沙理工大学自考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 易老师 微信进行咨询。